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相关医院 > 惟视前沿张少冲教授首创高效简易硅
惟视前沿张少冲教授首创高效简易硅
编者按:
硅油填充用于各种复杂的眼底疾病,通常在在3-6个月取出,以消除或者预防硅油填充的各种并发症。近年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张少冲教授开创了一种不依赖于机器进行硅油主动抽吸的微创取油方法,文章发表在《BMCophthalmology》,究竟如何操作,咱们一起来学学!
专家简介张少冲教授
修复视网膜的能工巧匠
擅长:擅长各种类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尤其对于原发以及复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黄斑变性、脉络膜血管性病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眼底疾病相关的白内障、青光眼等疑难复杂眼底疾病具有丰富诊治经验,是国内率先开展黄斑疾病手术治疗,率先探索较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率先开展微创玻璃体手术、非接触广角成像系统等多项新型技术的专家之一,对于我国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相关新业务的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硅油取出一般轻硅油的取出途径可以分为两种:1.直接从玻璃体腔经睫状体平坦部;2.穿越瞳孔经角膜缘。我们常用第一种途径进行硅油取出,自硅油用于眼内填充以来,硅油取出方法的改进也是围绕着该途径而展开。
传统的取油方法是使用20G穿刺刀在颞下方和颞上方作巩膜穿刺口,颞下方置入灌注头。颞上方使用20G留置套管针拔出针芯后连接在10ml的注射器上,前端保留5mm长度,从颞上方的巩膜穿刺口进行硅油的取出。
微创硅油取出近年来,随着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系统的日臻普及,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微创取油法,机器的使用无疑减少了手动抽吸硅油的各种不便。
但目前来说,微创取油法仍然面临着三大难题:
巩膜穿刺口孔径较小,硅油较难顺畅地通过,耗时较长;
如果使用机器进行抽吸,增加了手术的费用,且难以在设备尚不配套的医疗机构进行大范围开展;
玻璃体腔内容易残留硅油滴,需要多次冲洗抽吸,甚至多次的气/液交换方能保证硅油的完全取出。
国人独创微创硅油取出针对以上问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张少冲教授开创了一种不依赖于机器进行硅油主动抽吸的微创取油方法。该方法保留了传统取油法高效快速的优点,又吸收了经结膜巩膜微创切口创伤小愈合快的优点,手术所需材料易于配备,费用较低,适合在各级眼科机构进行开展。
有视频有真相手术耗材手术所需耗材如下所示:
眼内灌注平衡盐溶液;
静脉注射滴注管;
10ml注射器;
手术用角膜接触透镜;
甲基纤维素;
长约10mm的聚乙烯管(可从静脉注射滴灌管截取);
血管钳;
两把23G穿刺刀;
23G笛形针;
23G灌注管;
显微手术剪;
显微无齿镊;
显微有齿镊;
开睑器;
斜视钩。
图解微创硅油取出下面我们通过手术视频截图对该取油法进行简要说明:
1.将事先准备好的聚乙烯管套入10ml的注射器,使用剪刀截取一部分,聚乙烯管大约露出2-3mm的长度,截取时必须保证管子横截面的平整光滑,以保证气密性,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结膜创伤。
2.使用23G巩膜穿刺刀作颞上方及颞下方的巩膜穿刺口,颞下方穿口置入灌注管以维持眼内压,颞上方穿刺口用于硅油抽吸。
3.将预先套好聚乙烯管的注射器垂直于巩膜表面扣置于颞上方巩膜穿刺套管的“帽子”上,用手提拉注射器活塞手柄产生负压,注射器手柄近针端可使用血管钳夹持住以保持负压状态。
4.持续抽吸,待通过瞳孔观察到油液交界面时,将颞上方巩膜穿刺口的方位微调至接近眼球尖端的位置,以保证硅油仍然可被顺畅抽出,减少突然抽吸到灌注液而造成眼压突然变化。
5.可从颞上方巩膜穿刺口连续数次插入笛形针,以充分导出玻璃体腔内的硅油。
6.充分检查眼底,以确定硅油是否完整取出,并检查是否仍然需要处理一些可能存在的眼底情况。
7.最后取出套管,关闭巩膜切口及结膜伤口。
效果如何?张少冲教授课题组就该取油法进行了观察,连续纳入了20只硅油(厘斯)眼,经手术观察发现,该方法能够安全简捷地充分取出玻璃体腔内的硅油,并未发现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复诊亦未发现玻璃体腔及前房内的硅油滴残留,平均抽出硅油(从扣置注射器至使用笛形针完全导出硅油)的时间为4.5分钟(范围:3.0-6.0分钟),其中7只眼需要使用笛形针帮助硅油的导出,其余眼只通过注射器的抽吸即可达到硅油的完全取出,目前该研究已经发表于《BMCophthalmology》上。
张少冲教授还同时尝试了使用25G和27G的微创灌注管通过该方法进行硅油取出,结果证明,使用25G和27G灌注管均能顺利的取出硅油,时间分别大概为6分钟和12分钟。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