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预防治疗 > 光明天使聚鹭岛,名师带教薪火传

光明天使聚鹭岛,名师带教薪火传



光明天使相聚鹭岛,名师带教薪火相传。

由北京眼科学会发起、艾尔建公司协办的“TalentClub——名师带教系列培训”厦门站学术活动,12月26日在美丽的鹭岛厦门举行。

会议由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吴国基教授主持。

医院张良教授关于《浅谈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OCTA改变》的演讲,比较了OCTA与FFA、ICGA三者的各自优势;讲解了CNV三个类型的临床特点及其在OCTA检查中的不同表现,及利用OCTA观察抗VEGF治疗后CNV的演变。此外,对于OCTA在PCV、AMD诊断中的观察细节、特点及应用,都配合病例进行了教科书式的说明和分析。内容非常丰富翔实和系统全面。

医院罗静教授在《RVO治疗中抗VEGF药物和Ozurdex的转换——从指南推荐到研究进展》的授课中,首先回顾了CRVO和BRVO的自然病程,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并非所有RVO都需要治疗,有些人可以通过自身修复达到缺血的再灌注,但占比较低。通过对英国RCO临床指南的解读,以及对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分析,指出部分RVO患者应用抗VEGF药物疗效差的可能原因,是抗VEGF药物不能抑制参与RVO发生的所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RVO治疗中Ozurdex和抗VEGF互换具有可行性,因两者作用机制不同,互换可能有助于缓解黄斑水肿。未来有必要观察两者序贯或联合治疗的长期转归。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陈浩宇教授在《临床科研经验分享》的演讲中,提到科研的三部曲:1、提出问题(科研选题),2、分析问题(研究设计、开展研究),3、解决问题(论文撰写得出结论)。陈教授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用大量案例加以举例说明。科研的动力来自于兴趣、成就感和任务、竞争。选题的新颖性和结论可靠性是科研的两要素。应根据临床上的问题选题,并结合文献,找到新意,凝练科学问题。鼓励大家积极开展科研,根据资源选择研究类型,多学科交叉往往能擦出火花。

医院田彧教授《在文献解读之我见》中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带着批判和学习的态度看文献,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提出质疑。阅读的流程是先看摘要,再看引言,然后看结论。从那些有质疑的地方也许可以找到未来自己研究的主题。阅读文章要从结论的可信度、方法的可重复性、结果的正确性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田教授通过合理的解读方法带领大家完整地进行了一遍阅读流程。层层剥开,逐步理清作者最核心的结论,同时对关键概念进行了延展解释。

备受欢迎的分组病例讨论环医院黎晓新教授远程在线主持点评。

分组病例讨论

医院王鲜教授、医院罗静、田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徐建锋教授等带教专家耐心地对学员们的病例讨论进行指导。

学员们分组讨论之后,医院李征医生“混中揭秘”、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科张小虎医生“严重黄斑前膜手术一例”、医院陈丽英医生“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疯狂的黄斑水肿)”登上大讲台进行了汇报。

黎晓新教授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对病例讨论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总结,对于第二个病例中展示的黄斑前膜手术视频予以赞赏,但是对于其“弓蛔虫病”的诊断提出质疑,指出还需要更多的病理检查依据来确诊。通过专家引导下对疑难病例的激烈讨论,大家对相关疾病的概念和诊断治疗豁然洞开,更加清晰明了、印象深刻。

在教学相长、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中,“TalentClub——名师带教系列培训”厦门场圆满结束!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kuw.com/yfzl/1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