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临床体现 > FDA批准首款糖网筛查AI设备,确诊后怎
FDA批准首款糖网筛查AI设备,确诊后怎
及时筛查确诊了DR,该如何治疗呢?
编译|Daisy
来源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首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检测成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设备IDx-DR,于昨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这款设备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的无需临床医生对图像或结果进行解读的可用于市场销售的设备。
IDx-DR的工作流程IDx-DR的工作流程
1.捕捉视网膜图像
2.图像传输到服务器
3.通过算法分析病变的可能性,耗时一分钟。同时,如果图像质量不过关,迅速返回第一步,重新捕捉。
若结果为阴性,则系统会自动制定下一个周期再拍照测试分析的时间。
若结果为阳性,则会提醒内分泌科或眼科医生:“这里有患者,请及时提供全面诊断及治疗”。
据FDA官方解释称,这款设备的重点是在其工作流程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判断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
在一项上市前针对位初级保健患者的测试实验中,IDx-DR对轻微DR患者的筛查准确率为89.5%,对中重度DR患者的筛查准确率为87.4%。
FDA认为这款AI监测设备能为内分泌科医师及时识别与诊断DR患者提供了支持。同时也提醒用户,目前IDx-DR只是用来检测DR病变(包括黄斑水肿);40~60岁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纯依赖这款设备代替全面的眼科检查。
扩展阅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筛查与治疗?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年,将会有近7亿糖尿病患者。中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人群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4%~37%,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甚至可达69.0%~90.0%。按我国现有1.1亿糖尿病患者计算,目前就有逾万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图:年及年世界各地区糖尿病患病人数及增长率(20-79岁)
资料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20-70岁人群致盲的主要病因,而且是不可避免致盲性疾病的首位病因。那么,它有哪些表现?如何分型?怎样治疗?来看看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为你总结的医院眼科顾操医生的讲课吧!
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有病程、血糖控制、高血压、肾病等,与病程的关系最为密切(见下图);性别和糖尿病类型与发病无关。
二
糖尿病眼病的临床表现
1、眼底表现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预后
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国内)
四
该如何进行眼科检查与诊断?
一般建议,检查频率根据病程和病情程度来进行:
1、病程>5年、轻度NPDR,半年1次;
2、病程>10年、中度NPDR3,月1次;
3、黄斑水肿,每1-3月1次;
4、PPDR,每月一次;
5、PDR,立即治疗,长期随访,每月1次,若2年内稳定,则4-6月1次。
另外,需要进行眼底荧光造影,能够活体观察血管病变,了解病变发生及进展,指导治疗。
五
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三大原因为: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措施主要针对三大致盲原因进行:
1、药物治疗:
严格血糖控制,能够预防糖网病的发病,抑制病情的进展;血糖控制标准为HbA1c<7%。
(研究显示,HbA1c在7%时的糖网风险最低)
2、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的机制,是通过激光热效应产生热凝固,减少视网膜血供、减少产生新生血管的机会,从而使视机能改善,防治病情恶化;光凝分为直接凝固和间接凝固,直接凝固能够凝固微血管瘤,减少血管渗出;间接凝固使视网膜代谢降低。
可进行激光治疗的主要有:NPDR病变累及黄斑、PPDR、PDR。
(1)局限性黄斑水肿——局部激光
适应证:
①距中心凹μm以内网膜肥厚;
②距中心凹μm以内硬性白斑,附近网膜肥厚;
③距中心凹1PD以内网膜肥厚,面积达1PD以上。
(2)弥漫性黄斑水肿——格子样光凝
视力改善率15-30%,视力稳定,但治疗的问题是光凝后黄斑损伤。
(3)PPDR及PDR——全视网膜光凝
适应证:
PDR高危人群——
①1/4PD以上乳头新生血管;
②乳头新生血管伴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③1/2PD以上新生血管伴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激光治疗并发症:
①出血;
②黄斑损伤、黄斑瘢痕皱缩、黄斑水肿加重;
③一时性脉络膜视网膜脱离;
④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⑤视野障碍;
⑥纤维膜形成;
⑦视网膜前膜。
3、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近10年的临床应用试验(最新式的武器)表明治疗黄斑水肿效果明显,也可作为玻璃体手术前辅助治疗;缺点是价格昂贵、晚期可能加重缺血。
4、玻璃体手术
玻璃体手术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一大贡献,其机制是清除混浊的屈光介质(玻璃体积血)、解除牵引、视网膜复位、完成全视网膜光凝;能够防止失明,保持有用视力。
适应证:
①严重玻璃体积血;
②黄斑前出血;
③玻璃体增殖组织牵引;
④黄斑偏位;
⑤活动性新生血管纤维性增殖;
⑥光凝无法抑制病变(即使视力良好也要早期手术);
⑦伴裂孔的牵引性视网膜剥离;
⑧虹膜新生血管眼底无法窥入及新生血管青光眼。
5、其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玻璃体手术,该手术的优点是在视网膜不可逆损伤前达到治疗效果。
弥漫性黄斑水肿玻璃体手术研究,主要是通过玻切+PVD+ILMpeeling的方法解除眼内牵引,清除炎症因子,研究表明可以恢复50-60%视力。
延伸阅读:
时隔15年,AD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南更新了!
避开这6大误区,远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