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临床体现 > 黄斑手术的新思考
黄斑手术的新思考
本资料源自“医院眼科高峰论坛”
温州医医院
讲者:沈丽君教授
黄斑手术的适应症越来越广泛,很多术者都在探讨如何改良黄斑手术以降低损伤。今天一起来看看温州医医院的沈丽君教授对黄斑手术的新思考。
黄斑手术中是否要剥除内界膜是一个广受争论的话题,不剥除,可能会降低手术成功率,剥除,可能会造成正常组织损伤。针对内界膜问题,沈教授采用“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和“翻转内界膜皮瓣”方法。
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剥膜、空气填充术后闭合不良或再次开放需进行弥补治疗:只需5ml注射器、过滤空气、一次性无菌敷贴就可让患者坐位进行气液交换,您没有看错,是坐位!
BCVA、OCT作为黄斑手术预后评价指标不够全面,可以采用视物变形度和微视野全面、精确评估视功能。微视野文献报道:50%的暗点与剥膜起瓣点位置一致,提示术者剥膜时选择对视野影响小的位置起瓣;主动剥膜(activeILMpeeling)较自动剥膜(spontaneousILMpeeling)发生暗点多、视网膜敏感度丢失严重。
患者黄斑裂孔术后BCVA恢复良好,但主诉有暗点,微视野查暗点位置并非起瓣点,OCT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丢失。这种情况可能是内界膜剥除导致的微损伤——神经纤维层分离(dissociatedopticnervefiberlayer,DONFL)。
点开视频,详细学习吧。
点击本文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
往期精选
?OCT与视网膜病变诊断
?AngioOCT指导CNV的诊断与治疗
?再论抗VEGF治疗ROP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