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疾病常识 > 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近视(Myopia)是指眼睛看近处清楚而看远处不清楚的一种病理状态。有近视的人在看远处时,平行于视轴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球屈光系统的折射,汇聚在视网膜前,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成像,因此无法看清,属于一种屈光不正;而在看近处的物体时,像会后移到视网膜上,从而可以看清。近视的人,通过眯起眼睛可以限制光线的入射,从而减小像差,使自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myopia原来的意思是眯着眼睛。近视后的远视力可以通過凹透镜来矫正,通常用屈光度来衡量屈光不正的程度,0到-3.00D属于轻度近视,-3.00到-6.00D属于中度近视,高于-6.00D的则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眼的人因为眼轴过长而属于一些眼病的高危人群,例如视网膜脱落。

近视的原因

一部分是因为长期处于看近的状态,调节痉挛,使晶状体长期处于高屈光度的状态

一部分是因为眼球变长,视网膜后移,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前,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一些先天或是外伤的原因,造成角膜或晶状体的异常。

近视是有遗传因素的,但是遗传因素有时被夸大了,这是因为近视是近几十年来才普遍起来的,古人并没有这么普遍的近视。许多人有近视,但是其祖辈并没有近视。过度的学习负担,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外加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常常是导致人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形成近视的重要原因。

一般认为,过度的阅读及其它的近距离活动给眼睛带来的过度的调节负担,是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正常的人眼在从看远处转变为看近处时,物体在眼中所成的像将后移,从而不再落在视网膜上,人看到的东西是模糊的。因此,为了重新看清楚物体,眼睛需要做出调节,即收缩睫状肌,让晶状体变得更凸,从而形成更强的折射,让物体的像重新回到视网膜上。然而,如果长期近距离用眼,则睫状肌将痉挛,暂时失去放松的能力,从而形成假性近视。如果长此以往,睫状肌的痉挛还可能刺激眼球前后轴的拉长(器质性变化),从而形成无法逆转的真性近视。

“近视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第17届亚非眼科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19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专家指出,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失明与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将继续升高,近视防治应作为我国防盲治盲中的重要一环。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近视也没什么,无非就是佩戴眼镜,再者现在还有隐形眼镜、OK镜和近视矫正手术。但是成都视力恢复不得不提醒一下,除了佩戴隐形眼镜、OK镜对眼睛有伤害、近视矫正手术存在着各种后遗症和风险之外,近视还有一个可怕的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对近视的并发症不是很了解,下面成都视力恢复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近视的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是近视眼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近视眼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常发生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等,变性区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发生穿孔,有的已经穿孔形成于性裂孔,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在视网膜脱离中,70%是近视眼,发生率8~10倍于其他人群。原发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中,多见于中、高度近视眼(-5D~-8D)。多发年龄为21~30岁及51~60岁。

据悉,英国首相布朗的眼睛是在16岁时,参加一场橄榄球比赛发生意外导致视网膜脱落,最终造成了左眼失明。与此同时,他的右眼视力状况也不乐观,也曾因视网膜脱落接受手术,如今只剩下了30%的视力。

白内障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调查表明,原先统计因高度近视引起的白内障不到10%,而近期的调查结果却令人惊讶,39%左右的白内障患者是由高度近视引发的。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心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老了才会得白内障”的观念仍然使许多年轻人对高度近视引起白内障的事实避而不见。在32—45岁时出现了老花眼、白内障等视力问题,没有及时求诊,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症状,结果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

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缺血,视网膜产生一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极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再破裂、再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短痕,致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永久性损害视力。

(1)黄斑出血:近视眼常见黄斑出血,发生率可达4.5%。好发年龄段为:20~30岁及60岁。屈光度多-8D。

(2)黄斑变性:近视眼并发黄斑变性多见于60岁以后。由于营养黄斑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消失,或因黄斑区发生脉络膜血管闭塞,引起黄斑区神经上皮细胞的萎缩而终致变性。可单独发生,亦可看作为整个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一部分。

(3)黄斑裂孔:黄斑区因长期营养障碍等病理改变,加上视网膜前膜牵引,在原有变性或瘢痕及视网膜-玻璃体粘连的基础上,发生裂孔,并由此引发视网膜脱离。女性及老年人较多,一般近视均-8D,尤见于已有后葡萄肿者。

玻璃体液化变性

几乎所有近视眼患者至中后期,都有轻重不一的玻璃体混浊。重者可呈条状、块状、网状或膜状改变,有的发生玻璃体液化、浓缩或脱离。这些病变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温床,因为变性的玻璃体机化条索可以粘住视网膜等部位,机械地撕下一块组织,造成裂孔,继而发生视网膜脱离。

青光眼

近视眼眼房角处滤帘结构不正常,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容易引起眼压升高。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

斜视、弱视

近视眼可引起外斜或外隐斜,如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度者,易引起度数深的眼外斜和弱视。

巩膜后葡萄肿

病理性近视眼由于眼球向后延伸,后极部巩膜明显变薄,在眼压的作用下,巩膜形出,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后巩膜葡萄肿,后突的葡萄肿等于延长了眼轴,该处因此比周围的视网膜近视更深。葡萄肿患者多有视力减退的现象,严重者会导致视力丧失。

视网膜裂孔

除黄斑部外,常发生于眼底的赤道部或周边部,多为马蹄形或圆形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视网膜脱离。据统计,近视者占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8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手术或激光)可致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失明。

飞蚊症

高度近视眼可以发生真正的玻璃体变性或液化,引起明显的飞蚊症。有飞蚊症的患者,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就像蚊蝇在飞舞,这是由于玻璃体正常的胶体状结构发生液化、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是主要原因,70%患者由此引起,但约1/4可能具有威胁视力的病变,主要是视网膜裂孔的形成。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现象尤其严重。“每当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眼科门诊量就会增加15%-20%,尤其是经常戴隐形眼镜的患者会大量增加。”医院副院长表示,人们常常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kuw.com/jbcs/13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