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疾病病因 > 郑州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刘亚东教授米粒上雕
郑州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刘亚东教授米粒上雕
宜嘉医疗
“宜嘉医疗”(_tech),聚焦医学大健康产业,汇集行业最有价值信息,播报行业动态、解读医改新政、跟踪创新项目、分享成功案例,阐述专家见解。聚焦、专注,与时俱进,方可把握医疗行业风云动象。
年3月6日,仅有2个月大的婴儿在河南郑州成功接受了23G微创治疗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这是目前国内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年龄最小的患者。
主刀医生正是医院(郑大二附院南阳路院区)副院长、眼科二部主任刘亚东教授。
1小眼科成就大事业
年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的刘亚东,初出校园、豪情万丈,希望能在大科室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医院眼科缺少男医生的情况下,刘亚东被安排进了眼科,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虽然在大家眼中,眼科好像是个小科室,可是工作没多久,就发现眼科其实很有意思,眼球虽小,却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好,病人也不多,但是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帮助那些几乎失明的患者恢复视力、重见光明,给病人和他的家庭带来很大帮助,因此带给我们的成就感特别强。”刘亚东说。
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来,刘亚东已经为4万多白内障患者进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两个月大的小婴儿,最大的是岁高龄的老人。
为老人进行眼部手术,最大的难度不在疾病本身,而是患者的精神状态。刘教授说,眼部手术虽然创伤小,但由于位置特殊,患者都非常恐惧,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更加容易紧张,血压和心脏各方面承受的压力大。
为了让老年患者平安进行手术,除了联合麻醉科、心内科、神经内科,为他们做好心脏监护,确保手术安全外,刘教授还要求术前一定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交朋友,安抚病人的情绪。
“我们这里要求所有的医生都跟病人‘混熟’,术前跟每个病人都要聊天。只有病人跟医生熟悉了,病人心里才会踏实。”刘教授说。
前不久,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视网膜脱离入院需做手术。虽然平时身体不错,但第一次上手术台老人还是不免紧张,血压飙升到多mmHg,心率次/分。面对这种情况,刘教授不断与老人沟通以缓解思想压力,并成功实施了手术。
2省内眼底病手术治疗带头人
除了治疗白内障等常见的眼科疾病外,刘教授还是省内最早开展眼底病治疗的医生。
由于眼底病手术均在高级手术显微镜下操作,不但对医疗设备的要求高,而且对医生手术的技术要求更高,也因此,我国的眼底病手术开展的比较晚,80年代时几乎没有医生涉足。许多医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眼底病手术,眼底有病都是保守治疗,吃点药,至于能不能好,就听天由命了。
年,刘亚东教授专医院眼科进修,师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内眼底病手术创始人——黎晓新教授。学成归来后,便投入到了眼底病手术的治疗中。
至今,刘教授还清晰记得第一次独立给病人实施眼底部手术的情景。
那是年,一位患者因为糖尿病导致眼底出血需要手术治疗。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手术,但在当时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的手术后,病人终于重见光明。
“虽然以前也独自做过眼底病手术,但都有老师在旁边指导。那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操作,做完手术的当天晚上激动地睡不着觉。”刘教授笑着说。
4年以后,随着大批国外进口高端设备的引进,如眼底激光治疗仪、眼科计算机断层扫描仪、UBM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眼底病手术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刘教授已经做了余例眼底病手术。
眼底病手术中难度最高、风险最大、技术最尖端的当属黄斑部病变。过去,黄斑区是眼部手术的禁区,黄斑区手术如果做的不适当,轻则使病人视力不升反降,重则失明。也正因此,这种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最高,目前整个河南省做这种手术的医生寥寥无几。
在“米粒”上雕花的医生很神奇,可是在眼科医生看来再正常不过,能做黄斑病变手术才称得上“技高一筹”,而刘亚东教授做的黄斑病变手术更为精细。
刘亚东教授专注黄斑区手术已经近十年,治愈了数百名患者。一个19岁的孩子,由于外伤造成的黄斑区视网膜裂孔,视力下降到0.1,如不及时治疗将封住裂孔,将会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导致失明。“当时做了黄斑裂孔手术,三个月以后孩子的视力就恢复到了0.6,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刘教授说。
3义诊、教学培养年轻医生
除了日常工作外,刘教授还多次参加“曙光行动”等慈善活动,在全省各地进行了大量义诊手术,创造过单日手术60例的记录。
在基层,医院设备、技术方面都不先进,医院报销比例高,为了更多地惠及基层患者,刘教授近年来医院会诊。
今年春节前后,某县有两个眼病患者,医院做完手术后引起了伤口感染。眼睛感染后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保不住眼球。医院紧急转医院。“我们处理完以后,效果还不错。基层医生经过培训后对这方面加强了救治意识,一旦病人术后感染,就医院转,这样病人还能抢救过来。”
除了义诊,刘教授还会积极指导、培养当地的眼科医生。“医院设备条件能够跟得上,就是专业治疗眼底病的医生少。”刘教授说,培养眼科医生不容易,培养眼底病医生更难,希望能培养更多的眼科医生为患者带来光明。
明日11时不见不散
精彩回顾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再次刷新纪录!医院刘亚东教授为2个月婴儿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
肝胆胰外科里的女“陀螺”——医院张玲教授
宜嘉专访
郑大一附院放疗科樊锐太教授:用心服务初心不改和谐医患誉满杏林
转载
投稿
合作
留言小编即可
宜嘉医疗
_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