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临床体现 > 五类人易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五类人易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王大爷最近一直感觉眼前有黑影飘浮,有时还会出现闪光感,到医院就诊后被医生告知患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老人一听非常担心,视网膜脱离是不是很严重的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吗?平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该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患者较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多数患有近视性屈光不正。其发病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液化及有一足够的拉力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开,其中视网膜裂孔形成是关键。

视网膜脱离与许多因素有关,有些因素极易导致视网膜脱离,因而被称为易患因素。主要包括五类人。

(1)近视眼:易产生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同时周边视网膜薄弱,常出现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在玻璃体的牵引下很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进而导致视网膜脱离。

(2)无晶体眼:白内障手术伴有玻璃体并发症的人特别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发生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可能与填补原晶体空间的玻璃体运动有关。有玻璃体嵌顿时,则改变了玻璃体后脱离的自然状况,从而诱发了玻璃体对无晶体眼视网膜的牵拉。

(3)年龄:老年人玻璃体大多变性、液化,常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因而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4)视网膜变性:有些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特别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这是因为变性降低了视网膜的黏着力、抗牵引力。

(5)外伤:在挫伤中,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尽管眼球壁能顺应外力,但玻璃体不能,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穿孔性外伤可直接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后期玻璃体增殖可导致牵引性网脱。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出现最早的症状是飞蚊与闪光症,实际上是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度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大量飞蚊、某一方位持续闪光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视野缺损,多于视网膜脱离后几小时内发生,患者忽然觉得视野中出现黑幕状暗影,随着视网膜脱离发展而扩大。后极部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累及黄斑时,视力急剧下降。当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波及后极或后极部发生浅脱离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尚有视物变形。

目前,手术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的唯一手段。95%左右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其中少数患者可能需要两次或更多次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选择,应根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裂孔的大小、形态、数目、位置,变性区域的大小及位置,视网膜表面膜形成与否,以及玻璃体情况综合考虑决定。手术目的是封闭裂孔,消除或减轻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恢复视网膜活动度,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可采用激光光凝、透巩膜光凝、电凝或冷凝,使裂孔周围产生炎症反应以闭合裂孔;再根据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的情况,选择巩膜外垫压术、巩膜环扎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手术、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充填等手术,使视网膜复位。

一般情况下,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增殖膜形成越轻者,手术成功率亦越大,反之则成功率小。此外,脱离时间也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时间拖得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手术成功与否以视网膜能否复位为标准。但视网膜复位,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视功能恢复。例如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脱离,因为视网膜视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即使视网膜术后已经复位,视功能亦不能改善,视野绝对性缺损依然存在。中心视力的预后,主要看黄斑是否受累,及受累时间的长短。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双眼发病率约15%,所以在一眼已发生脱离时,另一眼必须充分散瞳检查眼底:如果发现有视网膜变性、裂孔,而玻璃体无明显变性,裂孔处未见粘连性牵引,应该避免眼部外伤、持重及剧烈运动,必要时行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已发现有浅脱离者,就要及时采取手术以防止脱离继续扩展。

另外,如果存在早期格子样视网膜变性、严重格子样视网膜变性已行光凝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建议长期跟踪检查,至少每年一次散瞳详细查眼底,以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或复发。需要注意,视网膜复位后,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视功能复位,有的视野缺损还会存在。中心视力的预后,主要看黄斑是否受损。

点击“阅读全文”,直接订阅最新《医药养生保健报》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kuw.com/lctx/8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