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临床体现 > 看手机真的会亮瞎双眼吗
看手机真的会亮瞎双眼吗
表演艺术家赵丽蓉曾经演过一个小品:您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干啥?上厕所!台下轰然大笑。当下如果再有人这样问,答案必然是:看手机!看手机不仅是“低头族”们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甚而已经成为他们从早到晚要做的事。
在“低头族”盛行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已将智能手机视为必不可少的“伴侣”。最新科学研究表明,手机、平板、电脑屏幕都会发射高能量的蓝光,这种光可以直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视网膜和黄斑区造成伤害。
蓝光,太阳七色复合光线的一种,波长主峰在-nm,是肉眼可见颜色。它是一种能够管理人类“生理时钟”的光,它吿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缺少蓝光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身体机能。
蓝光影响睡眠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脑有个器官被称为“松果体”,它在睡前的几个小时分泌褪黑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根据视网膜接收每日光暗的规律,影响着褪黑素的制造。夜幕降临后,光刺激减弱,在视交叉上核的作用下,褪黑素开始分泌,人们产生睡意。日出后,眼睛视网膜的感测器感受到蓝光的存在,视交叉上核收到信号后抑制褪黑素的释放,新的一天开始。
人的视网膜-下丘脑束负责调控昼夜节律、内分泌和神经行为,它对波长范围大约为-nm的光线刺激最为敏感,而蓝光的波长正好吻合。
光线不仅能够重置生物体的昼夜节律,同时还能影响到人体的激素分泌、心率、警觉性、睡眠质量、体温和基因表达。
什么样的蓝光危害最大
相关研究表明纳米至纳米之间的蓝光对眼睛的危害效应最大,该效应随着波长的增加或递减而逐渐减小。生活中,可以发出蓝光的光源有很多,除了浴霸,平板显示器、LED霓虹灯、荧光灯、液晶显示器、iPad、大屏手机等都有背景光源,通过强大的电子流激发的光源中含有异常的高能短波蓝光,都会影响孩子的视网膜,应避免长期直视。
哪些人易受到蓝光危害
眼睛娇嫩的儿童,婴幼儿的晶状体更加清澈,无法对蓝光进行过滤,而孩子又有追光的天性,受到长期大量蓝光照射,可能导致幼儿视网膜出现光毒性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视网膜的裂孔,以至于失明。
糖尿病人,研究发现人们如果在睡前4小时处于强光环境下,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加50%,并且灯光越强患病几率越大。研究人员推测,人体生物钟可能在控制人体血糖方面发挥某种作用。
糖尿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后,都有视网膜的病变,视网膜承受光损伤的约值大大下降,另外生活中很多药物是有光敏性的,吃了药以后蓝光的损伤可能更明显。
低头族们,夜间面对发出蓝光的手机和电脑超过3小时,视网膜接受的蓝光信号传到大脑,大脑认为白天已开始,人体需补充能量。即便当晚正常吃晚餐,饥饿感还是会令人进食额外的食物和零食,导致发胖。
隐癌人群,研究发现经常使用电脑的女性夜间工作者罹患乳癌的几率比其他女性高17%,护士的患癌风险也可能增加,是蓝光抑制了褪黑素在夜间的分泌,增加了雌激素的分泌,在每3例乳癌中,有2例与雌激素有关。
青少年受蓝光的影响比成年人要大。实验证明,夜间接受蓝光较多的幼鼠因荷尔蒙皮质醇分泌增多,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更有研究显示,46%的成年人在夜间接触蓝光后褪黑素分泌减少,但儿童的数字是88%。
准抑郁人群,实验证实,夜间长时间暴露在弱光下的女性仓鼠,血液中关联受伤的蛋白质会增加,而这种蛋白质通常与抑郁相关。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员让一组成年男子在睡前接触2小时蓝光,另一组不接触光线,两组人睡眠时间相同。结果显示,第一组第二天多人表现困倦,新陈代谢减慢,显示蓝光对生物钟造成影响,导致启动新一天活动的能力降低。
如何防止蓝光危害
对于防止蓝光的伤害,专家建议上床前至少两个小时关闭所有屏幕,更不可以关着灯看手机。
日常要减少对着手机、电脑、平板的时间。
对于家中防护意识较弱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应采取措施防止光源直射到眼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