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临床体现 > EURETINA圆桌会星耀尼斯中外
EURETINA圆桌会星耀尼斯中外
编者按
在法国尼斯召开的第15届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EURETINA)上,《国际眼科时讯》于9月19日举办中外专家巅峰对话,特邀本届会议上炙手可热的眼底病专家、在开幕式上进行“EURETINA演讲”的AlainGaudric教授与中国多位眼底病领域著名专家现场解读大会热点。
《国际眼科时讯》常务副总编陈有信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对AlainGaudric教授的到来致以诚挚谢意,并在致辞中表示,中外眼底病学专家在国际大会上得到组委会的支持,专门提供会议室,对会议热点进行“圆桌会”形式的现场解读,开创了国内眼科媒体的先例,为国内眼科学术观点向外传播提供了国际化的交流平台。
主持人
医院
特邀嘉宾
AlainGaudric法国巴黎大学Lariboisiere医院
中国嘉宾
赵医院
张风首都医科医院
刘晓玲温州医医院
医院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共识AlainGaudric教授认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首先选择抗VEGF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周边视网膜的缺血对黄斑水肿也会造成影响,对此,是否在现有的治疗基础上还需要辅助激光治疗呢?AlainGaudric教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药物治疗后仍有约15%的患者会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那么,抗VEGF治疗后激光治疗的患者比例有无改变呢?AlainGaudric教授称,并没有发现治疗前后有何差异。因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中本身有10%左右的患者为缺血型,需要PRP激光治疗,而抗VEGF的治疗作用更多的是缓解黄斑水肿、提高视力,并不能改变激光治疗患者的比例。
赵明威教授不太主张在RVO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因为激素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有白内障和高眼压两个方面。高眼压比例可高达30%~40%,约有5%的患者需要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赵明威教授本人也更钟爱使用抗VEGF药物。对CRVO的患者,3~6次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待玻璃体腔出血吸收后,血管造影可清晰判断是否为缺血型。确定为缺血型的患者可予以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多数可消退;少数顽固病例的视功能一般损害也较严重,即使黄斑水肿消退,视功能的预后也欠佳。抗VEGF药物治疗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水平,如果经济允许,可根据需要坚持治疗。
张风教授提到,EURETINA会议中一份最新研究发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CRVO患者的血管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同。在BRVO患者中,VEGF的水平并不是很高,而是炎性因子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在CRVO患者中则是VEGF起主要作用。因此,在治疗方面,她更倾向于对BRVO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治疗。在这一方面,AlainGaudric教授也表示赞同,同意在BRVO患者中使用激素。有研究发现,有晶状体眼患者使用激素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60%、青光眼的发生率为40%。因此,如需使用激素,最好在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患者中使用。
最后,AlainGaudric教授谈到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时机:在临床实践中无具体视力要求,应配合抗VEGF治疗及早使用。无论RVO是否缺血,及早使用抗VEGF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黄斑裂孔的处理原则谈及黄斑裂孔,赵明威教授指出,传统的黄斑裂孔采用Gass分期分为I至IV期。目前在新的黄斑孔分期中,原I期在新的国际分类中变为玻璃体黄斑区粘连(VMA)和玻璃体黄斑区牵引(VMT),该转变的基础在于溶解玻璃体的新药ocriplasmin(Jetrea),对于早期的玻璃体和黄斑区粘连,在有牵引的时候其可以终止疾病的病程。以往研究显示其治疗VMT的成功率约30%(对照组约10%),本次会议上有研究显示是34.6%,还有更令人兴奋的是葡萄牙学者的一份报道,他们对ocriplasmin治疗VMT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显示最高可达56.6%。如果能保持这个治疗有效率,十分令人振奋。
在Gass分期中,III期后的黄斑裂孔才被认为需要手术。现在,对早期黄斑裂孔病例可使用ocriplasmin玻璃体腔注射。VMT期的黄斑裂孔可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但更倾向于玻璃体腔药物注射。选择的区别在于有无玻璃体后脱离,如果有玻璃体后脱离的黄斑裂孔选择手术,无后脱离则选择先药物治疗。
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纵向牵拉是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因此如何处置内界膜就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尚无定论。赵明威教授认为,内界膜是否需要剥除的决定因素主要在于黄斑裂孔大小。特别小的黄斑裂孔,如II期裂孔刚形成裂缝状态,或裂孔较小时,不主张内界膜剥除。因为剥膜后,即使裂孔愈合也会成为桥状愈合。赵教授近期发表了关于黄斑裂孔愈合指数的研究,他还将进一步探讨黄斑裂孔愈合与指数大小的关系,可能有些黄斑裂孔早期无需ocriplasmin治疗。
陈有信教授请AlainGaudric教授分享了他对于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的经验,例如是否需要内界膜剥除。AlainGaudric教授首先指出Gass分期的确可用于指导是否需要给予ocriplasmin治疗,而该分期的真正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视网膜疾病。关于黄斑裂孔是否需要剥除内界膜,他认为其答案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回答是或否。如果裂孔直径小于μm,则无需剥除内界膜,因为95%的病例能够愈合;与之相反,对于直径μm以上的裂孔,内界膜剥除十分有帮助,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因此,他提醒医师一定要精确测量裂孔直径,平衡手术的风险与获益。
OCTA的临床应用OCTA即OCT血管成像,从年起就已进入人们的视线,但直至年才应用于眼科疾病的研究,年首台设备上市。张风教授介绍道,当前有几款不同的OCTA设备,其原理相同。而我们如何理解图像,如何准确读片,还是有很多学问在内的。
OCTA检测的是红细胞的运动,所以是以血流速度为依据来获得血管图像,血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时,血管才能被检测到,速度超过或者低于此范围将无法检测到。
对于不同的疾病,如何理解OCTA的发现呢?张风教授认为,需要在不同的层面来看:OCTA可以进行3D成像,不仅能观察视网膜、黄斑区等,甚至还能看到脉络膜血管形态,所以确定病变属于视网膜层面还是脉络膜层面,医生可以在确定疾病性质的基础上来读片。
刘晓玲教授介绍了OCTA的临床应用——湿性AMD根据OCTA可被分为三种类型,在原来两种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脉络膜RAP”这一类型,在本届会议上,有研究者报告了其应用OCTA对RAP的两年观察结果,以及AMD治疗的随访观察。
张风教授补充说道,在RVO的观察中,OCTA发现虽然大的血管貌似健康,但再往深层挖掘就能看到深层的毛细血管存在问题,这有助于解释为何RVO治疗中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由此可见,在眼底疾病治疗的随诊中,OCTA能以无创的方式进行观察,使我们真正了解到病程发展和治疗效果,具有独特优势。
AlainGaudric教授表示新的成像技术使人着迷,陆方教授进一步谈到OCTA更多的应用,如脉络膜的肿瘤。造影所见的病变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同,通过OCTA我们能看到更完整的范围,在做相应的放疗设计时,就会更为准确。OCTA提供了一种超越以往二维平面的检查手段,可能在照相中病变范围较大,OCTA检测到的较小,反之亦有可能,对于两者的差别,我们还需要更多研究探讨。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皮肤病白癜风治白癜风的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