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临床体现 > 近视防护
近视防护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双明亮的双眸。但是,眼睛长期处于裸露的外界环境下,是一个容易老化的器官;由于不懂得保护眼睛,使得眼睛发生了病变,出现了种种问题.
根据流行病学調查資料显示,中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位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青少年的近视眼出现机率增加量惊人,高等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患近视,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首先我們先了解近视: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从近视眼视网膜发出的光线为集合光线,其焦点为与眼球和无限远之间,称为近视眼的远点。
如被看目标恰好位于近视眼的远点上,则可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
近视眼的分类:
一、按度数分类:
1)低度近视-3.00以下
2)中度近视-3.00?-6.00
3)高度近视-6.00?-10.00
4)超高度近视-10.00D以上
二、按屈光性质分类:
1)轴性近视
2)曲率性近视
3)屈光指数性近视
三丶按屈光动态分类:
1)假性近视
2)真性近视
3)混合性近视
四:总分类:
1)单纯性近视
2)病理性近视
单纯近视的分类:
单纯性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
近视的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
跟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常说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己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
绝大多数近视是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长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己是共识。
3.营养体质因素:
从部分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4.有机磷中毒因素:
有机磷农药有很强的抗胆碱酶的作用,可使调节发生障碍。有机磷制剂中还含有水解酶的抑制剂,由此造成的近视是由于眼调节的障碍,还是眼球壁薄弱引起或者两者都有一定关系尚不清楚。
近视眼临床症状表现:
1.远视力下降:
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看远时患者可以出现眯缝眼和眉头紧皱等表现以助视力的提高,例如: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喜静少动,不愿意在室外活动,这样就加剧了近视屈光度的进一步的加深,但病理性近视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都有可能下降。
2.视力疲劳:
患者近距离工作过久,由于过度的使用辐辏功能以至发生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常可以出现眼球或鼻根部酸胀、事物模糊、眼睑沉重睁不开、眼干、灼热感、畏光流泪以及复视、头痛等一系列症状。
3.隐斜视:
由于近视眼在看近时不需要调节或者看不清需要更高的调节,所以辐辏功能会减弱或者增加,容易发生外隐斜或者内隐斜。
4.眼球突出:
由于近视眼的眼球轴长可以随屈光度的增加而延长,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
5.眼底的改变:
(1)豹纹状眼底:由于眼轴的延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乳头后既变细、变直、加之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改变,造成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不良,导致浅层色素减少或消失,这样暴露的脉络膜红色血管与血管网之间的褐色色素交错就形成了所谓的豹纹眼底。
(2)视神经乳头的改变:正常人的视乳头一般呈圆形直径约1个mm左右,橘红色,一般近视眼的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视神经乳头偏大,而且呈椭圆形。
(3)弧形斑:由于眼球前后径的延长,导致视乳头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的牵引下,首先从视乳头颞侧脱离,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而形成白色或棕红色的弧形斑。
(4)黄斑病变:由于眼球的延长,眼底的改变导致黄斑区的病变。
6.并发症:
晶体病变
玻璃体病变
黄斑区脉络膜萎缩和出血
黄斑裂孔
视网膜裂孔、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开角型青光眼
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
(1)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引起的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
(2)由于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作用所致的黄斑变性萎缩及后葡萄肿。
(3)由于视力低、调节辐辏功能失调所致的弱视和斜视等。
高度近视致盲的主要原因为并发症:
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弱视等均需重点预防。除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还要注重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如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视力进行性下降或突发下降,以及眼部酸胀,疼痛及夜盲等现象。必要时进行其他眼部特殊检查。
建议:近视预防大于治疗,孩子应从1.0进入预防,用正确的方法让眼睛不疲劳,双眼视功能正常协调工作,没有疲劳叠加就没有视力恶化,没有恶化度数就不会疯长。对于成人,中低度数只要别让眼睛病劳过度,基本安全。而超过度以上的高度近视,除了不让眼睛疲劳外,剧烈运动更应该禁止!超过度以上,可以戴镜度数降到度以内,眼睛发展成为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机率就大大降低。
经过各方专家学者的经验,以预防和控制为主,通过功能性眼镜控制度数基本不涨,即使涨也比较缓慢。亮明眼镜用尖端技术来预防与控制孩子的近视度数,尽量别变成高度近视。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