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临床体现 > 尖峰眼科黄斑裂孔概述田春生
尖峰眼科黄斑裂孔概述田春生
黄斑裂孔是眼底常见的疾病之一,今天分享的是这个棘手疾病的基本诊疗方法。
尖峰眼科三周岁了,经历了风雨,走到今天,可以说群星云集,我在这里只是班门弄斧了,与各位老师一同复习一下一个常见病: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是一个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相信各位老师都见识过,属于视网膜裂孔的一个范畴,从定义角度来说,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全层组织缺损。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病灶,底部暗红色,有黄白色小点。
了解了黄斑裂孔的定义,接下来我们来看点真的黄斑裂孔吧,这两张图是我在裂隙灯下用手机拍摄的,虽然不专业,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真实的黄斑裂孔
了解了黄斑裂孔的定义也看到了实际的黄斑裂孔的照片,那么黄斑裂孔是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呢?回答是否定的,黄斑裂孔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黄斑裂孔,去伪存真,重新去认识它们
首先我们来看看特发性黄斑裂孔,那么什么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呢?
定义很枯燥,还是来点鲜活的真实的裂孔吧
特发性黄斑裂孔多见于老年人,又以女性多见,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根据组织缺损程度,分为全层孔和板层裂孔,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确,根据手术效果来看,我个人感觉可能与内界膜收缩有关。
上面这张黄斑裂孔的照片也是我用手机在前置镜下拍摄的
简单了解了特发性黄斑裂孔,那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继发性黄斑裂孔
这张片子已经明确解释了继发性黄斑裂孔一般是继发于眼挫伤、高度近视、黄斑囊样水肿破裂等,眼部表现相应体征。裂孔的颜色一般为暗红色,但如果下方有病变,如色素增生可以为黑色;如脉络膜萎缩可以为白色。
由于继发性黄斑裂孔不是很常见,因此我在参考资料上找来几张照片分享给尖峰学院的老师们,各位老师可以看看这就是继发性黄斑裂孔
可以说我们临床上常见的绝大多数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认识特发性黄斑裂孔,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Gass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4期:
I期没有玻璃体后脱离(PVD)黄斑中心凹脱离但未形成全层孔
(a)黄色斑点,中心凹消失
(b)黄色环,中心凹消失
在这一阶段约一半数病例会自发缓解;
II期~IV期为全层裂孔,
II期裂孔um,呈偏心的半月形、马蹄形或椭圆形;没有PVD
III期为um一般为圆孔,没有PVD,玻璃体黄斑粘连牵引。
II~III期时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
IV期为全层孔um,完全PVD,玻璃体与黄斑和视盘均分离,出现Wiss环,为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较大裂孔。
接下来这张图是根据Gass分期的原则,各个分期的OCT图像特征如下所示
我们来看看特发性黄斑一期病变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呢?一期孔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黄斑区可见黄色点或有小的黄色环,有时可伴有玻璃体黄斑牵引和视网膜前膜。
在这个节段还会细分出两个部分,分别是:
?Ⅰa期黄斑中心凹浅脱离,凹陷变浅和反光消失,中心凹区出现黄色斑点
?Ⅰb期中心凹进一步脱离,中心凹区出现黄色环。
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中会步入特发性黄斑裂孔二期,那么二期病变有哪些临床特点呢?我们看幻灯片。
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经过必要的治疗干预,那么患者会进入三期病变,那么三期黄斑孔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呢?
随着病程的延长,加上未加及时治疗干预,黄斑裂孔会发展到四期病变,那么特发性黄斑裂孔四期有哪些改变呢?我们继续看幻灯
对于每个阶段的总结似乎很是凌乱,因此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黄斑裂孔分期总结如下口诀:
了解了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分期,回过头我们了解一下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mullr细胞是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呈细长型,贯穿整个视网膜,头顶内界膜,脚踏外界膜。近年来,发现mullr细胞还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各种疾病中都发现伴有mullr细胞的神经胶质增生反应,因此它在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生、发展、愈合中应该起到特殊作用。
患者得了黄斑裂孔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既然OCT在黄斑裂孔的诊断中成为金标准,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黄斑裂孔的OCT特征
了解了以上诸多内容,很多老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黄斑裂孔如何确立诊断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黄斑裂孔的诊断要点。如幻灯片所示,
除去查体所见,我们再看看有哪些的相关的辅助检查来支持我们的诊断
还是那句话,OCT今天成为了黄斑裂孔的诊断的金标准,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各种类型黄斑裂孔的OCT图像吧
这一张图是:ⅠA期黄斑裂孔(中心凹光反射消失,OCT显示中心凹浅脱离)
接下来是彩图也是ⅠA期黄斑裂孔改变
这张图是Ⅰb期黄斑裂孔
这张伪彩图也是Ⅰb期黄斑裂孔
这一张是:Ⅱ期黄斑裂孔
这张也是Ⅱ期黄斑裂孔的伪彩图
这张也是二期黄斑孔的OCT图像
这一张是Ⅲ期黄斑裂孔
这也是一张三期裂孔的OCT图像
下面这一张是Ⅳ期黄斑裂孔
接下来我们看看板层孔的OCT图像
这张是外板层孔的OCT改变
这一张是内板层孔的OCT改变
我们来放大看看内板层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个是一张黄斑假孔的OCT改变
这张伪彩图也是一个黄斑假孔
了解了这么多黄斑裂孔的内容,可能更多地老师最想知道的是黄斑裂孔是如何治疗的吧
知道了特发孔,那么继发孔呢?
除去保守治疗,重点我们来看看手术治疗
这里谈到了内界膜的剥离,那么基于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剥离的有效性在于:
解除了裂孔周围切线方向的牵拉,阻止裂孔的继续扩大
去除了mullr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支架,防止黄斑前膜的产生
内界膜剥除过程中的轻微损伤,可刺激mullr细胞重再生,有利于手术后黄斑裂孔的愈合
手术时机的把握原则是什么呢?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通过手术治疗,最期待的是解剖结构的修复和视觉功能的改善,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客观数据来进行术前的评估。在这里我们看一下几种常见的评估黄斑裂孔愈合的指数
一、黄斑裂孔指数:
如何解读黄斑裂孔指数呢?
前面说过黄斑裂孔是视网膜前表面切线牵拉引起,对于比较高的裂孔(b值大),黄斑部受到的牵拉力较强,解除内界膜牵引的张力后,恢复的趋势较好;而对于比较扁平的裂孔(b值小)黄斑部视网膜可能受到的牵拉力较低,手术后恢复的趋势就比较差。
裂孔高度b在这作为一个主要变量,当MHI值≥0.5时表示裂孔恢复的趋势就越好,就容易出现解剖结构修复和视觉功能改善,因此MHI对预测术后效果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指标。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黄斑裂孔愈合指数那就是裂孔形成因子(HFF)它的定义是:黄斑裂孔基底直径a,裂孔孔径两端与底径之间的距离b,c。HFF=(b+c)/a
这个黄斑裂孔形成因子该如何解读呢?
在这里,b和c均是从a分离开的,理想状态下b+c分离的总长度等于a长度,这时比值为1。在病理情况下,如果比理想比值1小很多,那么说明,b+c分离的总长度比a长度小太多,可能难以实现解剖结构的修复;如果比理想比值1大,那么说明,b+c分离总长度足够覆盖a长度,具备了解剖结构修复的条件,因此HFF只要接近理想比值1,解剖结构的修复和视功能的改善就有可能
HFF作为评估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病情及术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HFF值越高,患者术后获得良好视功能的可能性越高,研究表明在HFF值>0.9的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可以完全闭合。
当然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黄斑裂孔A值等指数,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讲解了
综上所述,我们重新认识了黄斑裂孔的起因发展,结局等等,鉴于本人水平有限,可能说的不够全面,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讨论
刘:请問一下田老師,如果黃斑囊樣水肿有裂孔的趋势,怎麼可以預防性的治疗?
田春生:黄斑囊样水肿一般是继发出现的,首先要考虑原发疾病是什么?怎么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我的原则是先要解决原发疾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预防的方法是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
孙:田老师您好有个疑问您说4期孔不处理,4期裂孔会不会继续变大致网膜脱离呢?
田春生:四期孔一般我不做是因为一般特发性黄斑孔很少引发网脱,还有就是即使手术了,往往患者只能解决裂孔闭合问题,无法改善视觉功能,所以我一般是不做的
田春生:这个阶段我会向患者说明病情,也就是即使手术只能让裂孔闭合,不能改善提高视力,让患者选择做还是不做
白:田老师好,对于明确的玻璃体牵拉,但是患者视力还好,这种情况您的意见是?
田春生:一般是不做处理的,但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有进行性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等症状时候还是要积极处理的
刘:田老师,三期孔没有PVD,幻灯里的三期孔好像有玻璃体后脱?
田春生:三期孔是可以有后脱离的,典型改变是那个游离盖
如果您是眼科医生,请扫描下面的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