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疾病常识 > 长时间盯着屏幕看,后果太可怕啦
长时间盯着屏幕看,后果太可怕啦
眼睛之所以可以看到影像,是因为影像发出的光线穿过眼睛前部到达了视网膜上,视网膜再将聚焦的光线转换成神经脉冲,传递给大脑,就可以感觉到影像了。对于视网膜的脱离,就仿佛照相机的底片出现了问题,眼睛的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产生了全部分离或部分分离,完整的图像不可以再传递给大脑。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日渐成为现代不可或缺的用品,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屏幕工作、游戏、交流、沟通,更成为现代人生活主旋律。此间,眼科保健专家呼吁:“屏”天下,长时间盯着看,会加剧视网膜脱落的几率。
眼前黑影飘动是视网膜脱落前兆
走路盯着手机看、工作对着电脑,回家看电视,睡前玩Ipad……这已经成为了不少现代人每天生活的标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屏幕眼的行列。对此,眼科专家称,长期看电子屏幕,之前不近视的人也会变得近视,而且由于市民自身不注意等原因,往往由假性近视转化成真性近视。而高度近视的极端,就是视网膜的脱落。
电子屏幕盯久了,会导致视网膜脱落,原因就是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比周围环境亮,强光刺激下瞳孔会缩小,再加上长时间盯着屏幕看眨眼太少,会引起眼睛干涩,严重时会引起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不可扭转的近视等后果。
眼科专家表示,当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后,会出现一些眼部症状,最常见的就是患者眼前出现黑影飘动,视力随之下降。对于视网膜脱落的前兆,一般都是在平常看东西时眼睛不痛不痒,发病时则会突然感到眼前好像有一块黑色幕布从旁边遮盖过来,视力迅速减退,或者可以感到病变对侧相应部位的阴影或视野缺损。如果这时候不加以重视,视网膜脱落后则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高度近视视网膜更脆弱
“近视超过度就属于高度近视,是引起视网膜脱落的最常见原因。”眼科专家如是说。
据了解,高度近视的人眼球轴长、眼球壁薄,视网膜因变性萎缩而变得非常脆弱,加上患者长时间剧烈运动或者用眼过度,以致引发视网膜脱落。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常常在打篮球或踢足球等运动后,眼睛受到撞击后就会出现视网膜脱落的症状。
此外,高度近视患者在玩一些娱乐项目,如坐过山车、蹦极以及向下俯冲、急速转弯等剧烈运动后,都会使眼球的瞬时压力剧增,相当于眼睛挨了一记重拳,极易造成视网膜脱落。而近视超过度者,或曾有视网膜脱落史的人,眼睛的视网膜就像糊窗户的纸,比正常人脆弱得多。跑跳等运动或坐飞机时,稍有外力改变,都可能造成裂孔,诱发视网膜脱落。此外,眼部受到外伤,糖尿病、高血压等诱发血管病变者导致眼底出血也容易出现视网膜脱落。
网脱危害不可逆年轻人患病不易察觉
视网膜脱落,首先是从视网膜上出现一个小裂孔开始的,就好比一件衣服,质量不太好,特别是有些地方布料质量很差,穿着穿着就会烂出一个洞;这是年轻人的情况。而中老年人的情况,就像衣服被钉子什么的钩住撕破了,外力引起孔洞的情况比较常见。
视网膜破了之后,眼睛里的液体就会从“洞”口灌进去;年轻人的情况是孔洞的位置靠眼睛下面的比较多,水一点点漫上来,等到水漫“黄斑”才会意识到。所以,年轻人的视网膜裂孔往往不容易察觉,甚至有些人可能拖延1~2年才发现视力下降。
据了解,治疗视网膜脱离,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手术。视网膜刚开始脱落范围很小,若不及时治疗,脱落面积就会不断扩大,甚至很快就全视网膜脱落,影响到黄斑部,病人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本报记者刘佳
延伸阅读
小心冷空气会“冻出”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异常升高,超过了眼睛视神经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最终使得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组疾病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
青光眼的发生,除了与白内障、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眼压升高有关,它还跟遗传及具有“青光眼性格”有关,像脾气急躁、忧虑、紧张、不安、多疑、抑郁、强迫症、不乐观、情绪波动较大等性格的人,他们相对来说会更易发生青光眼。此外,寒冷的天气因素也是诱发青光眼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气温降幅较大时,容易使人体的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它通过干扰植物神经而干扰血压,进而造成眼压波动而最终导致青光眼的发生,或者是使原本的青光眼症状加重。
很多青光眼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眼痛,这是因眼压升高压迫到眼球组织而引起的,而且,青光眼患者往往还可伴有眼眶、鼻根胀痛,严重患者还可出现剧烈偏头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等表现。除此之外,我们也还可通过日常的一些蛛丝马迹来发现青光眼的悄然而至:如老花眼或近视眼突然加重、目光直视正前方时感到余光所及的视野范围明显缩小,晚上看灯光时出现虹视(即灯光周围有五彩缤纷的晕圈)等,当出现这些异常时,应提高警惕,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