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病理生理 > 搓麻也能搓出飞蚊症
搓麻也能搓出飞蚊症
姓名:李阿婆
年龄:70岁
诊断:飞蚊症视网膜裂孔
治疗方式:激光治疗修复视网膜
施治医生:张静琳
搓麻将搓出飞蚊症
上个周末,今年70岁家住广州东教街的李阿婆早早地吃完午饭,便赶去麻将室占位子。一口气搓到下午4点准备去接孙子,谁知左眼前黑影飞舞,有的像蚊子、有的像云丝。她想大概是用眼用久了,便没在意。谁知两天过去了,这些小蚊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医院,李阿婆早就听说过。广州爱尔眼科治疗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混浊、飞蚊症、视网膜脱离等眼科疾病,疗效好,口碑佳,在李阿婆的老姐妹圈里早就不陌生了。
李阿婆赶去爱尔眼科后,接诊的是眼底科的张静琳医生,张医生告诉她这是飞蚊症,而且是“坏蚊子”,即玻璃体后脱离把视网膜撕裂出了一个小孔,必须立即做激光治疗,把裂孔“焊”上。如果时间再久些,视网膜的孔拉大了,造成脱离,就必须手术治疗,否则会造成对视力的严重损害。
李阿婆听得吓出了一身冷汗。李阿婆告诉笔者,她退休前是做会计的,上班时做账做久了,眼前也会这样。当时去看过,医生告诉她是飞蚊症,只要注意保健,没什么大碍。后来李阿婆便注意用眼保健,飞蚊症就很少发生,哪知道这次会这么严重。
什么是好坏蚊子
医院眼底科主任、博士张静琳把飞蚊症分为两类,形象地比喻为“坏蚊子”和“好蚊子”。那么什么是飞蚊症呢?顾名思义,症状是人的眼前觉得黑点如蚊虫飞舞,病因是眼球内玻璃体液化或者玻璃体中出现混浊物的阴影投到感光组织视网膜上所致。
张博士说,“坏蚊子”是病理性的,玻璃体后脱离是最主要的病因。人眼球后部4/5的空间填充着玻璃体,人出生时玻璃体呈凝胶状,40岁以后玻璃体内水的成份明显增多,逐渐出现玻璃体液化现象,玻璃体内的液化空间投影在视网膜上,便是眼前的黑影,黑影呈现不同的形状,如圈状、线状、点状……到了80岁以上,几乎50%以上的玻璃体液化。当50%或以上的玻璃体液化后,整个液化的玻璃体在眼球内流动性便会增强,原本和玻璃体相贴近的视网膜随着玻璃体的晃动便容易撕裂出孔甚至脱离。玻璃体后脱离一般在没有导致视网膜撕裂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处理,但5%左右的病人会出现视网膜撕裂等并发症,视网膜裂孔必须及早治疗,积极把裂孔封闭,否则易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对视力的严重影响。
李阿婆就是那不幸运的5%之一。一般来说,玻璃体后脱离的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高度近视眼患者因为眼轴拉长,玻璃体内液化成分多,更易得玻璃体后脱离。
而“好蚊子”是生理性的,大部分的飞蚊症是生理性的。张博士介绍,人在年轻时,玻璃体保持均匀的凝胶状,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眼球内组织的各种代谢产物会残留在玻璃体腔内,随着眼球的转动,这些代谢产物投影到视网膜上便是黑影。对“好蚊子”无须紧张,只需做好日常保健措施即可。平时不要长时间地看书、看报、看电视、搓麻将等,休息时可以看看远处或做做眼保健操。适当多吃未精制的谷物类、鱼类食物,它们当中多含锌、硒等矿物质,能够缓解眼部疲劳。同时避免搬运重物、遭受外伤等,防止视网膜撕裂。
“蚊子”好坏咋区分
作为没有掌握太多专业知识的普通人,自己如何初步区分两种危害截然不同的飞蚊症呢?
张静琳博士说,
一看数量。当“飞蚊”的数量极少,可以自己数清时,往往为生理性的。数量多,难以计数时,往往为病理性的。
二看变化。“飞蚊”的数量长时间稳定不变时,往往为生理性的。一旦发现数量突然增加时同时伴有眼前闪光感时,应考虑病理性的可能性。当然,比较确定医院进行检查。张博士提醒说,一旦有“飞蚊”,医院做一次全面的眼底检查,以确定视网膜有无大碍。
温馨链接:张静琳博士
(1)资历年硕士毕业于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山眼科中心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年来医院工作。年在中山眼科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多次赴美进修。(2)临床经验眼科专业技术全面,熟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眼底病的诊治。(3)出版发表曾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专著《黄斑部疾病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