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病理生理 > COFDS2016赖旗俊教授基于I
COFDS2016赖旗俊教授基于I
编者按
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作为一年一度的眼底病领域学术盛会,受到国内外眼科同道的广为 黄斑裂孔常通过以OCT为基础的参数来预测黄斑裂孔手术的结果,包括基本参数和衍生参数。其中基本参数有内层开口,最小孔径,基底直径和孔高。衍生参数有裂孔形状参数,黄斑孔指数和牵引孔指数。最常用的就是Gass黄斑孔分类(图1)。而Gass分期有其缺陷,如已形成PVD及小于μm的裂孔无法进行分期。因此年提出IVTS分类法(图2)。
▲图1.Gass黄斑裂孔分类法
▲图2.IVTS黄斑裂孔分类法
对于大多数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等可以取得治疗的成功,但手术风险大、术后不识等使我们不断追求更简便和有效的替代疗法,其中药物性玻璃体溶解术一直备受 回顾性研究例原发性黄斑裂孔,术前根据IVTS分类黄斑裂孔大小分为:小(≤μm)、中(>μm但≤μm)、大(>μm),±玻璃体牵拉,分别随访1、3、6、12个月,手术方法为自体血辅助内界膜剥离。我们发现外层视网膜结构复位顺序为外界膜、椭圆体到锥细胞外节末端(图4)。大裂孔组视网膜复位情况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图5)。外层视网膜结构的愈合与术前视力、黄斑裂孔牵拉及裂孔大小有显著关系。
▲图4.外层视网膜结构复位顺序
▲图5.术后三组外界膜复位情况比较
总之,外层视网膜的复位由内层视网膜到外层视网膜,IVTS分类对预测黄斑裂孔手术的结果有帮助,小黄斑裂孔(<μm)和视网膜牵拉者在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有较好的视力和外层视网膜结构的复位。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