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黄斑裂孔 > 病理生理 > 系解加油包

系解加油包



解剖学复习纲要

01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直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体两侧,下肢、两足并拢,足尖向前,手掌向前

◆方位术语

上:近颅者为上。下:近足者为下。

前:距身体腹侧面近者为前。后:距身体背侧面近者为后。

内:近内腔者为内。外:距离内腔远者为外。(内外与内侧外侧的区别)浅:距皮肤近者为浅。深:远离皮肤而距人体内部中心近者为深。

◆轴与面

垂直轴:上自头侧,下至尾侧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

矢状轴:从腹侧面至背侧面,同时与垂直轴相垂直交叉的轴

冠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垂直轴和矢状轴垂直

矢状面: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剖面,与地平面垂直,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半。

冠状面: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剖面,与水平面和矢状面互相垂直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平面,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垂直

02

◆骨的形态学分类

长骨(如肱骨),短骨(如腕骨),扁骨(如额骨),不规则骨(如椎骨)

◆骨的基本构造

骨质(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层;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骨膜(包被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骨髓(红骨髓,胎儿或幼儿期的骨髓,成年后长骨骨骺内及某些扁骨的骨松质内;黄骨髓)以及血管与神经。

◆躯干骨的构成

椎骨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胸骨角

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颅骨的构成

由脑颅骨和面颅骨组成

脑颅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颞骨和顶骨

面颅骨: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和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鼻颧泪腭接颅底,上颌披甲连下颌,舌骨离群犁成隔)

◆翼点

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03

◆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滑膜囊

◆肩关节的构成,特点和运动

构成: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特点:多轴球囊关节,运动幅度大,稳固性差,关节囊薄而松弛。囊的下壁相对最为薄弱,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份滑出,发生前下方脱位。

运动:是最灵活的关节,可做三轴运动。即冠状轴的屈和伸,矢状轴的收和展,垂直轴的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膝关节的构成,特点和运动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特点:最复杂的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主要的几个重要韧带有:前面的髌韧带,后面的腘斜韧带,内侧的胫侧副韧带,外侧的腓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伸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后交叉韧带(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过度后移),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运动:屈、伸;半屈膝时,可作旋内、旋外

◆椎间盘

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

髓核:柔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

纤维环:多层同心圆状的纤维软骨构成,前宽后窄,坚韧

作用:连接椎体,弹性垫的作用,承受压力,减轻震荡,有利于脊柱的运动病症:椎间盘脱出症,腰部多见

◆脊柱的构成及其生理弯曲

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一块骶骨,一块尾骨

生理弯曲:颈屈,腰屈凸向前;胸屈,骶屈凸向后

◆胸廓的构成

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构成的

04

◆肌的形态学分类

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

◆膈肌及其通过的结构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分为3部,胸骨部,肋部,腰部。外周是肌性部、中央是腱膜。是主要的呼吸肌,调节腹压

有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12胸椎前方主动脉、胸导管

食管裂孔10胸椎偏左食管、迷走神经

腔静脉裂孔8胸椎偏右下腔静脉

◆咀嚼肌的名称

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张口肌)

◆三角肌

作用:维持肩部外形;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可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缝匠肌

全身最长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屈膝,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股四头肌

全身最大的肌,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其它起自股骨,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屈髋(股直肌)、伸膝

05

◆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上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

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咽峡

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由口腔通向咽部的狭窄通道,称咽峡.

◆3对大唾液腺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大唾液腺有腮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大管开口于舌下阜,约10条小管开口干舌下襞表面).

◆食管的生理性狭窄

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部,平对第六颈椎体下缘,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左前方处,平对第4、5胸椎体之间,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在食管裂孔处,平对第10胸椎,距中切牙约40cm.

◆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上下口,大小2弯和前后2壁,并可分为4部。

胃的上口称贲门,接食管。下口称幽门通十二指肠。胃小弯,相当于胃的右上缘,自贲门延伸到幽门。胃钡餐造影时,在胃小弯的最低处,可明显见到一切迹,称角切迹,它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s弯的分界。胃大弯始于贲门切迹,此切迹为食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构成的锐角。胃大弯从起始处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此后胃大弯弧形凸向左,继而凸向前下方,直至第10肋软骨平面。经防腐剂固定过的空虚的胃,其前壁与后壁十分明确,充盈的胃就不存在明显的前后二壁。

胃的4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

◆十二指肠的分部

-全长25cm,整体上呈”C”形,包绕胰头

-是小肠中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最为固定的部分

-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结肠、盲肠的特征性结构

3种特征性结构: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结肠带:3条,肠壁纵形肌构成,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所成

肠脂垂:浆膜及其包含的脂肪组织构成

◆肝门及其出入结构

肝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由后至前,分别为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窗体底端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其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胆汁由肝脏的肝细胞分泌后从肝细胞间的胆小管引流到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后在胆囊内贮存.之后胆汁被浓缩.当人体进食脂肪等脂类物质后,胆汁从胆囊管出来与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再与胰管汇合形成胰壶腹,它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汁就进入了十二指肠降部,再进入小肠内.

06

◆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织构成,前者包括支气管树和肺泡;后者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

◆四对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位置

鼻旁窦

-鼻腔周围含气颅骨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内衬粘膜,与鼻腔粘膜相移行。

-4对,左右对称,称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

-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

额窦

-位于额骨眉弓深面

-开口于中鼻道的筛漏斗

筛窦

-位于筛骨迷路内

-可分为前、中后三组

-前中组开口于中鼻道的筛泡,后组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

-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

-最大

-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半月裂孔

-不易引流

◆左.右支气管的形态特点

左支气管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个软骨环

右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相对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肺的外形

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肺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即肺尖.肺底.肋面.纵隔面.膈面.前缘.后缘.下缘.

左肺的叶间裂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叶间裂包括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详见书P

◆壁胸膜的分部

壁胸膜按其衬覆部位不同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四部分。肋胸膜衬覆于胸壁内面;膈胸膜覆盖于膈上面;纵隔胸膜衬覆于纵在中部包裹肺根并移行为脏胸膜;胸膜顶覆盖于肺尖上方,高于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

◆胸膜腔

是指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一,呈负压.胸膜腔是个潜在的间隙,间隙内仅有少许浆液,可减少摩擦。

◆肋膈隐窝

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分。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肋膈隐窝。

◆纵隔的概念及分区纵膈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分区常用四分法,在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07

◆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生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

膀胱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至体外

◆肾的冠状切面

-肾实质可分为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

-髓质由15~20个圆锥形,底朝皮质,

尖向肾窦的肾锥体构成

-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称为肾柱

-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突入肾小盏-肾小盏包绕肾乳头,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

-2~3个肾大盏合成一个肾盂

-肾盂离开肾门向下弯行,于第2腰椎水平

与输尿管移行

◆肾表面的被膜

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膀胱三角

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缺乏粘膜下层,无论膀胱扩张还是收缩,始终保持光滑。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的三个狭窄

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08

◆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生殖系统:内生殖器:生殖腺生殖管道

外生殖器:附属腺

男性:内生殖器有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睾

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等。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

女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和附属腺(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

◆精子产生和排出途径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精子先贮存于附睾内,当射精时经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排出体外。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液参与精液的组成,并供给精子营养及有利于精子的活动。

◆输卵管行为和分布

-是输送卵子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

-位于子宫底两侧,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

-以子宫口通子宫腔,以腹腔口通腹膜腔-分为子宫部、峡、壶腹和漏斗四部

◆输卵管四部

输卵管子宫部:位于子宫壁内的一段,直径最细,约1mm,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输卵管峡:短而直,壁厚腔窄,血管分布少,水平向外移行为壶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多在此进行

输卵管壶腹:粗而长,壁薄腔大,血供丰富,行程弯曲,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向外移行为漏斗部。卵子多在此受精,若受精卵未能移入子宫而在输卵管内发育,即成为宫外孕

输卵管漏斗:为输卵管末端的膨大部分,向后下弯曲覆盖在卵巢后缘和内侧面。漏斗末端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

◆子宫的形态分布

-是壁厚腔小的肌性器官,胎儿在此发育

-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后略扁,倒置的梨形

-分为底、体、颈三部

◆成人子宫正常位置及固定装置

位置:

-位于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

-下端接阴道,上临小肠

-两侧为输卵管和卵巢(子宫附件)

-子宫底位于骨盘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的下端位于坐骨棘平面稍上方

-膀胱空虚时,呈前倾前曲位

固定装置:

-子宫借韧带、阴道、尿生殖膈和盆底肌等保持其正常的位置

-韧带包括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

子宫圆韧带

起于子宫体前面的上外侧,子宫角的下方,在阔韧带前叶的覆盖下向前外侧弯行,经腹环入腹股沟管,出皮下环后分散成纤维束止于阴阜和大阴唇皮下;参与维持子宫的前倾子宫主韧带

又称为宫旁组织,位于阔韧带的基底部,从子宫颈延伸至盆侧壁;维持子宫颈的正常位置,防止向下脱垂

子宫骶韧带

从子宫颈后面的上外侧向后弯形,绕过直肠的两侧,止于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韧带向后上方牵引子宫颈,与子宫圆韧带协同,维持前屈位。

◆腹膜及腹膜腔

腹膜: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由间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呈半透明状。腹膜腔: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站立或坐位男女腹膜腔最低部位

男性是直肠膀胱陷凹;女性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最低部位

09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构成

◆大循环

血液自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为体循环,也称大循环。

◆小循环

血液自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为肺循环,也称小循环。

◆心脏的外形

形似倒置的圆锥体,前后稍扁,外被心包。有

一尖:心尖,圆钝,游离,朝向左前下方。

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构成

两面:胸肋面(前面),膈面(下面)

三缘:下缘(锐缘),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左缘(钝缘),由左心室和左心耳(少部分)构成。右缘:不明显,由右心房构成

四条沟:冠状沟(房室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心腔

心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心,左、右半心各分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左右互不相通,同侧心房通过房室口与心室相通。

每个心腔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血管相通,内表面相对光滑;一部分与另外的心腔相通,内表面相对粗糙

◆心瓣膜复合体的构成

三尖瓣复合体由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构成二尖瓣复合体由二尖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构成

◆心传导系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的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的系统

组成: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蒲肯野)纤维网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身体各局部大动脉干头颈: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

躯干: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

上下肢:上肢动脉、下肢动脉

◆上下肢主要浅静脉的名称

窗体顶端

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其属支下肢: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静脉角是两静脉汇合部,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两静脉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肝门静脉系的组成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腹盆部消化道、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系的特点

起始端和末端有毛细管相连,无瓣膜

◆肝门静脉系主要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幽门前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九大淋巴干的名称

左、右腰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颈干,肠干

◆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收纳范围

胸导管:胸导管在注入左静脉角处接受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引流下肢、盆部、腹部、左上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的淋巴,及全身3/4部位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右淋巴导管引流右上肢、右胸部和右头颈部的淋巴,及全身1/4部位的淋巴

◆局部淋巴结

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临床通常称哨位淋巴结。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细菌、毒素、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可沿淋巴管进入相应的局部淋巴结,该淋巴结阻截和清除这些细菌、毒素、寄生虫或肿瘤细胞,从而阻止病变扩散。

10

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非重点,要考就考甲状腺)

?甲状腺: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贴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侧面;

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至第6气管软骨环;峡部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有时可见峡部向上形成锥形叶

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生殖腺

11

眼球壁的层次:眼球壁包括三层,从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外膜)、血管膜(中

膜)、视网膜(内膜)

眼球壁的主要结构:

1、纤维膜有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由前至后分为角膜和巩膜。角膜:构成纤维膜的前1/6;致密透明,具

有较大的曲度----具有屈光作用;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无血管----感觉敏锐。巩膜:

构成纤维膜的后5/6;乳白色(眼白)不透明,由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紧密结合而

构成----维持眼球的外形,起到保护作用----提供眼球外肌的附着;向前与角膜延续:

--巩膜角膜结合,--巩膜静脉窦(位于巩膜角膜结合深部,房水由此回流至血液循

环);后部与视神经鞘相延续--巩膜筛板(具有许多微小的开口,有神经纤维、视

网膜中央动静脉进出)

2、血管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因此而得名;呈棕黑色;由前至后分为

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具有营养和调节和遮光作用。①虹膜:位于色素膜的

最前端;位于角膜后方,呈冠状位的圆盘形,中央有圆形的瞳孔;--参与控制进

入眼球的光线数量,--瞳孔缘,--睫状缘;环形肌纤维构成瞳孔括约肌(由副交

感神经支配,缩小瞳孔);辐射状肌纤维构成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开

大瞳孔)。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间隙叫眼房,前房较大(前界为角膜的后面;

后界位于虹膜前界及晶状体中央部),后房较小(是一个狭小的裂隙,位于虹膜

周围部的后方和晶状体悬韧带以及睫状突之间);虹膜角膜角位于前房的外周---

位于前房的前外侧壁。②睫状体:位于血管膜的中部,水平面观呈三角形;位

于巩膜和角膜交界处的内表面;可分为两部分--睫状突(位于前部,约60-80

个,排列成圆形,在虹膜后成皱褶状环绕晶状体的边缘,每个突起发出3~4个

放射状的脊,与晶状体囊部相连。)和--睫状环(位于后部,较平滑)。③脉络膜:

占据血管膜后部2/3;具有较多的色素细胞和血管,特别是静脉;参与眼球内结

构的营养供应;形成暗室,吸收眼内杂光

3、视网膜:帖附于血管膜的内面;从后向前,可分为3个部分:视部、睫状体部、

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贴于相应结构的内面,不具有光感作用,称为盲部。

视部:---帖附于脉络膜的内面,---位于视神经盘和锯状缘之间.。锯状缘是视部

和盲部之间的锯齿状边缘。视网膜视部分层又分为色素细胞层(位于最外层,

与脉络脉紧密相连)和神经层(由三层细胞参与构成。最内层由节细胞构成,

中间层由双极细胞构成,最外层由光感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黄斑

是位于视网膜后部中央,视神经盘颞侧3.5mm处的浅黄色区域;中央凹位于黄

斑中央部的凹陷,没有血管分布,只有视锥细胞分布,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

?生理性盲点:视神经盘由穿入视网膜的视神经所形成,其中央部的凹陷有视网

膜中央动、静脉进出,此处是视部唯一不具有光感作用的区域,称为盲点

?眼球的折光介质: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均透明无血管,与角

膜一起成为光线传导的媒介。

?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为无色、透明的水样液体,充满于眼房,供给角膜的营养

及维持眼内压.。由睫状突的毛细血管通过主动转运和弥散形成。排出途径,依次经

过:①后房②瞳孔③前房④虹膜角膜角⑤巩膜静脉窦最终通过睫前静脉进入眼静脉。

?听觉感受器、位置觉感受器:前庭蜗器,又称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为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分为

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膜迷路套于骨迷路之中。膜迷路套于骨迷路中,分为前庭迷

路、膜半规管和蜗迷路。①前庭迷路包括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斑(位于椭圆囊上

端的底部和前壁上的感觉上皮)和球囊斑(位于球囊内的前上壁的感觉上皮)均属于位置觉感受器,感受头部静止或直线变速运动。在各骨壶腹内,膜半规管亦有相应膨大的膜壶腹;膜壶腹壁上有隆起的壶腹嵴,是位置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刺激。②蜗迷路(即蜗管)。在蜗管的水平断面呈三角形,分上壁、外侧壁、下壁。下壁由骨螺旋板和基底膜(螺旋膜)组成,螺旋膜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12

神经系统

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组成,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

Ⅰ.常用术语(重点)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基本结构为胞体(内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无中

心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感受刺激,产生、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称为神经纤维,分为有髓(仅神经膜包

裹)+无髓(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裹)

神经胶质: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质或支持细胞,起支持、营养、保护、修复的作用,分为大胶

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灰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积聚部位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分为灰质(在大、

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聚集成团或柱)白质: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色泽白亮;分为髓质(大、小脑内的白质因

被皮质包绕,位于深部)+纤维束(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

灰质和白质在中枢部

神经节(重点):神经元胞体积聚部位,分为感觉神经节(假单极和双极等感觉神经元胞体

聚集)+内脏运动神经节(由传出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与支配内脏活动有关)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注意区分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神经内膜)

神经节与神经在周围部

Ⅱ.脊髓外形

表面可见6条纵行浅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后正中隔、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外形上没有明显节段性,可分为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1个尾节。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形成马尾。临床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

Ⅲ.神经丛的主要分支

颈丛: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

臂丛:(1)锁骨上分支:胸长神经(翼状肩)、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

(2)肩胛下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背神经(背阔肌)、腋神经(三角肌、

“方肩”)、肌皮神经(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正中神经(猿掌)、尺神经(爪形手)、桡神经(垂腕)、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

骶丛: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梨状肌,胫神经——钩状

足、腓总神经——马蹄内翻足)

Ⅳ.脑神经与脑干

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都记全”纤维成分:感觉性:Ⅰ(嗅)Ⅱ(视)Ⅷ(前庭蜗)

运动性:Ⅲ(动眼)Ⅳ(滑车)Ⅵ(展)Ⅺ(副)Ⅻ(舌下)

混合性:Ⅴ(三叉)Ⅶ(面)Ⅳ(舌咽)Ⅹ(迷走)

附脑部位:延髓:Ⅳ(舌咽)Ⅹ(迷走)Ⅺ(副)

脑桥:Ⅴ(三叉)Ⅵ(展)Ⅶ(面)Ⅷ(前庭蜗)

中脑:Ⅲ(动眼)Ⅳ(滑车)

注:滑车神经是唯一自脑干背侧面出脑的脑神经,其余都从腹侧面出脑

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组成

Ⅴ.低级中枢、投射区的定位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T1-L3节段的灰质侧柱的中间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核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第Ⅰ躯体运动区——?上下颠倒;?左右交叉;?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

小无关,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第Ⅰ躯体感觉区——?上下颠倒;?左右交叉;?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影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

部感觉敏感程度

视觉投射区——接受外侧膝状体来的纤维。距状沟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的冲动,下

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的冲动。距状沟后1/3上、下方接受黄斑区来的

冲动。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同向性偏盲)

听觉投射区——接受内侧膝状体来的纤维。每侧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冲动,一侧听觉

中枢受损,不致全聋。

Ⅵ.基底核、内囊

基底核:埋藏在大脑半球底部髓质内的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

分前肢、膝、后肢三部

前肢的投射纤维——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膝部的投射纤维——皮质核束

后肢的投射纤维——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偏身感觉丧失)、视辐射(对侧偏

盲)、听辐射、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丘脑后辐射(“三偏”、

对侧偏瘫、对侧偏盲)

Ⅶ.感觉传导通路

第11/14页

(五)视觉传导通路

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网膜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纤维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束后肢→视皮质

第12/14页

Ⅷ.脑和脊髓的被膜

由外向内为硬膜、蛛网膜、内膜

脊髓: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为硬膜外隙(硬膜外麻醉)

脊髓蛛网膜——向上与脑蛛网膜延续,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脊髓借齿状韧带和脊神经

根固定于椎管内,浸泡于脑脊液中。

脑:脑硬膜——衬于颅腔,由两层组成,外层即骨内膜。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与神经。

与颅盖骨连接疏松,与颅底骨结合紧密。在枕骨大孔处,移行于硬脊膜。

结构:○1大脑镰,硬脑膜内层在大脑半球纵裂内垂直向下的折叠、呈新月形,分

隔两侧大脑半球。

○2小脑幕,位于大脑横裂内、大脑半球枕叶和小脑上面之间,呈半月形的

硬膜层。

○3小脑镰

○4鞍隔,位于蝶鞍上面,附着于前、后床突之间,封闭垂体窝,中央有小

孔容垂体柄通过

○5硬脑膜窦,为硬脑膜内、外两层之间分开形成的管状间隙。主要的硬脑

膜窦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岩上窦、岩下窦、乙状窦、

窦汇、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窦腔内侧壁

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外侧壁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

神经分支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第13/14页

脑蛛网膜:紧贴于硬脑膜内面,除在大脑纵裂和横裂处以外,不伸入脑的沟或裂内。脑

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和软膜之间,含有脑脊液,向下与脊髓的蛛网膜下隙相通。在蛛网膜下隙内,蛛网膜与软脑膜间隔较宽的间隙称之为蛛网膜下池。包括小脑延髓池、桥池、脚间池、交叉池等。蛛网膜下隙通过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脑室系统相交通。

软脑膜:软脑膜紧贴在脑组织表面,深入到大脑回和小脑叶片之间,内陷入脑室,形

成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和脉络膜丛。

Ⅳ.脑室系统、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P、第三脑室、第四脑室P

产生:脑脊液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及脊髓中央管内,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产生于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

文案:学术部

排版:堇色欲歌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kuw.com/blsl/9856.html